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近日发布《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(2024-2026年)》(下称《行动方案》)提出,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,用3年左右时间,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、引、留、用等专项行动,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,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,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,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,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、素质优良、结构优化、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,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重点支持数字经济“硬科技”和未来产业领域发展
《行动方案》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、数字技能提升行动、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、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、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、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6个重点项目。
比如,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。重点围绕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、集成电路、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,以技术创新为核心,以数据赋能为关键,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,开发培训教程,分职业、分专业、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、社会化评价,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衔接认定相应职称。在项目实施基础上,构建科学规范培训体系,开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。
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据悉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重点围绕智能制造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的新职业,探索建立数字技术工程师认证制度,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。
《行动方案》明确,开展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。支持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业载体、创业学院,深度融合创新、产业、资金、人才等资源链条,加大数字人才创业培训力度,促进数字人才在人工智能、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、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。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专业投资机构,投成一批数字经济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重点支持数字经济“硬科技”和未来产业领域发展等。
探索建立通过社会力量筹资的数字人才培养专项基金
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马玥表示,目前,数字技能人才缺口持续放大,高技能人才相对缺乏。从需求方看,企业培养数字技能人才的主体意识有待提高,在成本压力下动力相对不足。从供给方看,院校培养数字技能人才的教学环境有待创新,并对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据《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(2023)》统计,数字化综合人才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都将呈现出紧缺状态,目前缺口约2500万人至3000万人,人才供给难以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。
《行动方案》提出,优化培养政策。结合数字人才需求,深化数字领域新工科研究与实践,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,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。
同时,完善分配制度。比如完善数字科技成果转化、增加数字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,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,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。制定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薪酬分配指引,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数字人才特点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。
此外,《行动方案》还明确提高投入水平,探索建立通过社会力量筹资的数字人才培养专项基金;企业应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,不断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培训投入力度;各地应将符合本地需求的数字职业(工种)培养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、培训机构目录、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等。
来源:上海证券报